| 
 腎友園地季刊 
 | 
| 
 如何以科學中醫方式保養身體 
 仲明堂中醫診所溫栢銨醫師 桃園市腎友協會講座 112.11.12 
 學經歷 台灣大學物理學系 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中醫學系 內湖三軍總醫院西醫見習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科實習 部立桃園醫院中醫科住院醫師 仲明堂中醫診所負責人 
 科學中醫 ● 古典中醫學 ● 現代醫學 ● 營養學 ● 自然醫學 
 如何以科學中醫方式「保養身體」 大綱 ● 頭痛 ● 慢性發炎 ● 胃腸功能障礙、胃食道逆流 ● 夜眠抽筋 頭痛 ● 中醫常見論述:風寒 ● 現代醫學常見論述:神經壓迫 頭痛 ● 中醫:風寒,寒主收引、主疼痛 ● 現代醫學:肌筋膜緊繃,造成神經壓迫頭痛 ● 中醫治療:溫散風寒之中藥方劑、針灸、扁針療法 ● 針灸:細針刺入體內,身體偵測到異物,局部血管擴張,血液循環改善 ● 扁針療法:強力鬆解肌筋膜 ● 溫熱療法:吹風機療法頭痛 衛教: ● 避免冷風、冷氣直吹後枕部 ● 少吃冰冷 ● 洗完頭盡量立刻把頭髮、頭皮吹乾,後枕部尤須留意 慢性發炎 ●民間常見說法:火氣大 ●中醫常見:火(實火、虛火) ●自然醫學:抗氧化能力不足→自由基過多→發炎→細胞壞死 ●氧化是人體提供能量、維持正常生理功能的機制,但氧化的過程中會生成自由基,自由基是一種高度活性的分子,會和體內的其他分子產生反應、造成破壞,使細胞發炎、損傷、老化並帶來疾病。 ●自由基攻擊人體DNA,可能造成基因突變、細胞癌化。 改善慢性發炎的良好生活習慣 ● 減少飲酒量 ● 減少特定藥物服用量 ● 避開烈日曝曬、做好防曬 ● 良好作息,不熬夜 ● 排解生活或工作壓力 ● 避免吃加工食物,以原型食物為主 慢性發炎與排便 ●中醫非常注重腸胃道的健康,排便若不正常,體內毒素堆積,會造成多種問題。 ●排便應日行一次,成條順暢量足為佳。舉凡多日一行、排便量少、甚至堅硬如羊屎、或黏膩臭穢難以擦拭等等,皆可能是體內毒素累積的徵兆。 自然醫學喜用的法寶:抗氧化劑 ● 抗氧化劑可以中和體內自由基,減少自由基對體內細胞的傷害,可以抗發炎、抗衰老,是自然醫學重要的治療工具。 ● 維生素C:親水性抗氧化劑 ● 維生素E:親油性抗氧化劑 ● CoQ10(輔?Q10):具抗氧化功能、參與細胞能量產生過程 ● 硫辛酸:轉化補充其他多種抗氧化劑 口腔潰瘍自然醫學療法:油漱口 ● 苦茶油:能將潰瘍面內毒素有效析出 ● 椰子油:富含月桂酸,可抗發炎和殺菌 ●方法:倒一湯匙上述油品,含入口中,用力漱10-15分鐘(口中油盡量覆蓋住潰瘍處),結束後吐 出不喝下。潰瘍面大者一天可漱3次,緩解可減為2次,一般保養口腔與牙周健康可一天漱1次。 胃腸功能障礙、胃食道逆流 ●症狀:脹氣、胃痛、打嗝、胃酸上泛、胸口灼熱感、咽喉異物感、慢性咽痛、慢性咳嗽等。 ●現代醫學成因:腸胃道蠕動異常、賁門括約肌功能異常、幽門阻塞、腹內壓力過高等。 ●中醫:氣滯、食積、水毒、胃寒、胃熱、腑實等。 ●現代醫學治療:胃腸蠕動劑、制酸劑。 ●中醫治療:半夏瀉心湯、大柴胡湯、香砂六君子湯、保和丸、理中湯等多種方劑,經診斷個體狀況後開立。 飯水分離法:乾濕分離 ●嚴謹執行方式:吃飯時不要搭配湯、水或飲料一起食用(乾溼分離)。從飯前2小時到飯後2小時的時間內都不攝入液體。 ●個人衛教折衷方式:開始進食後1小時內,盡可能不要攝入液體(包括飯後的湯)。盡量少食用湯麵、泡飯、湯餃等乾濕混合食物形式。若有習慣喝湯,可改成飯前喝,稍作休息之後再開始進食。後再開始進食。 胃腸功能障礙、胃食道逆流需注意之食物種類: ●糯米類:不易消化 ●麵食類:不易消化 ●糙米:營養價值高,但不易消化 ●乳製品(牛): ○自然醫學:牛乳蛋白為大分子蛋白,不易消化,易增加消化負擔,東方人體質有很高比例的乳糖不耐症(症狀表現或輕或重)。且是重要過敏原。 ○中醫:易加重人體濕氣。 
 ● 甜食: ○中醫:「甘令人滿」;易生痰 ○現代醫學:加重胃酸逆流 ○自然醫學:使血糖迅速竄升,易造成身體慢性發炎及糖尿病等多種慢性病。 
 ●含咖啡因食物:如咖啡、茶、巧克力、可可、汽水、可樂、止痛藥,會誘發胃酸分泌。 ●辛辣食物:如辣椒、胡椒、咖哩、芥末等,可能對胃造成過度刺激。(中藥方劑有用薑類治療胃部疾患,但使用前需要經過診斷) 
 ●高油脂食物:如油脂含量高的肉類、炸物、全脂牛奶、奶油、乳瑪琳等,在胃中會停留較長時間,使得胃壁擴張,賁門關不緊,胃酸就會逆流。 ●酒:喝多了會抑制胃部排空,造成胃酸逆流。 
 夜眠抽筋 ●抽筋病理機轉:肌肉中的乳酸累積或體液電解質失衡,使肌肉細胞鈣離子發生異常代謝,使肌肉不自主的收縮 ●現代醫學:夜間腿抽筋的詳細成因目前還是不清楚,可能與很多狀況有關,包括結構性、神經性、代謝性、藥物性、運動性、慢性病等問題有關。 ●中醫:血不榮筋、風寒入於肌腠 ●中醫「血」的概念:血中各種成份、營養物質的泛稱 ○「血虛」:血中有效成份或營養物質不足 ○「血瘀」:微循環不良。「肌膚甲錯」 ●風寒:溫度的概念。「寒主收引」 中醫學合併生理學推測機轉: ● 夜眠時肌肉活動不足:血液往心臟回流有賴小腿肌肉的收縮,夜眠時身體活動少,小腿肌肉無明顯收縮活動,導致血液回流較不佳,?成小腿輕度腫脹,血液循環阻力增加,小腿肌肉供血異常(血不榮筋),間接影響電解質平衡,造成抽筋。 ● 冬日夜間溫度較低,或夏日空調溫度較低、風口直吹腿部,會造成下肢血管收縮,影響小腿肌肉的供血,進而造成抽筋。(風寒入於肌腠,導致血不榮筋)小腿被稱為第二個心臟,其微循環狀態非常重要。若小腿肚肌肉輕度按壓即疼痛明顯,代表小腿部肌筋膜張力異常,微循環狀態可能不佳。 夜眠抽筋:保健方法 ● 小腿肚拉筋伸展:有效放鬆小腿後側肌肉張力,改善小腿微循環。 ●睡前溫熱足浴:藉由溫熱作用改善小腿血液循環,從而使小腿肌肉放鬆。水位覆蓋過小腿肚尤佳。 ●注意夜眠期間小腿和足部的保暖: ○冷氣設成定時 ○冷氣口或電扇風向避免直接對向身體及腿部 ○冬日氣溫漸降時提早換厚被,盡可能蓋住腿部足部 ○體質怕冷或易手腳冰冷者,夜眠可穿襪子保暖,或穿棉褲等保暖小腿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