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友園地季刊

 


 

透析患者日常生活照顧

                                                     德仁醫院腎臟科主任:林瑞祥醫師

有位68歲男性本身有糖尿病合併腎臟病變的病人,因為獨自生活,飲食不正常,自我糖尿病照護不理想,腎功能愈來愈差,食慾不振而且身體逐漸瘦弱,營養每況愈下,最近因為尿毒症導致身體狀況不好好常常住院治療。後續開始接受洗腎之後,發現白蛋白不足,經過一連串衛教與適當營養補充,健康狀況有明顯改善。

在過去的三十年中,全世界在慢性腎臟病的支出顯著增加,其中接受腎臟替代療法的末期腎臟病患者佔整體支出的7成。腎臟替代療法包括腎移植、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其中透析治療佔了腎臟替代療法支出的4)。曾經接受過血液透析的病患佔了近大多數的末期腎臟病患者的整體治療方案。血液透析技術是根據臨床醫學準則的一項科學化的技術,在今天被認為是治療方式的最佳選擇。透析的效果是根據透析器膜、透析劑量和透析時間、透析器重複使用頻率(台灣醫療沒有在重複使用透析器)

然而,透析患者面臨著一個重大問題就是營養不良,幾乎全球透析病患有將近一半有營養不良的困擾,也面臨更高的死亡風險,死亡率會升高到4倍。全身虛弱與增加感染率和提高死亡的風險會嚴重影響生活品質。透析患者的營養不良與住院病例的致病原因不同,它主要是因為慢性腎臟病本身的早期治療策略建議低蛋白飲食減緩慢性腎臟病第3~5期的惡化,並且延緩進入使用透析治療末期腎臟病的時間。在這種情況下,血液透析治療本身就容易引起的營養損失,加上尿毒症和代謝性酸中毒改善程度、適當透析治療、透析頻率和透析時間都是導致營養不良的因素。同時,病患的飲食攝入不足、口味改變、食慾不振、胰島素抵抗和社會心理因素都是營養不良的病因也很明顯。營養狀況受影響體內免疫功能會導致心臟衰竭、骨折、腸胃腫脹、食慾不振。疲憊與呼吸無力會造成無法進食,如此一來就進入一個無限輪迴的惡性循環。

營養不良已被認定是慢性腎臟病導致心臟衰竭的重要因素,唯有平日多注重自己的

 

飲食狀況才能避免免疫力不足進展到一連串的多重器官衰竭。



 

返回上一頁